电影里的大部头经典. 场面之盛大使得当年的香港都产生了一句流行语叫“宾虚咁大个场面”. 场面调度是真牛逼,在赛车戏份体现得最明显,不仅人各就各位,连马也很听指挥,无论乱整,皆有其度——在那个没有特效的年代这种调度能力显得更加可贵. 完整看一遍后丝毫不觉冗长,每一帧都像古典油画,道化服超考究,建筑复原估计也燃烧经费,总之就是良心大制作. 配乐增添了厚重的史诗感,看完片子绕梁三日那种. 赫斯顿的大蓝眼太迷人了,透着一股韧劲也符合人设,阳刚面相像古典史诗里走出来的悲情英雄. 真正的主角其实是全程不露面的基督,本质上是宗教布道片. 以男一男二因政见决裂的友情承载着“两种思想的对抗”符合宗教主题,但也折射出一些现代思想,比如体制对个体的压制,思想比肉体更难消灭等等. 角色性格都饱满真实,就连四匹白马都拍出各异的秉性. 正派最后变成反派,反派被抓却很开心?这是什么神剧情. 本来以为会比较冷静的以记者的角度去探究出现儿童色情和器官贩卖的原因和黑社会的组织架构,最后也仅仅是社会问题粗略见闻. 角色上白莲花女主出来就是素质三连:请你终止手术!泰国孩子是活的!你是杀人犯!只能说旁边的记者很无奈. 记者需要为了完全的瓦解犯罪组织有时不得不目睹罪恶的发生却不能去阻止,这并不轻松简单,女主仅仅为了自己的崇高的精神而忽略了更多的被害的孩子,在我看来不可接受. 而最后有恋童僻的男主为什么突然就直视自己的阴暗,然后自杀谢罪了?那么多报道自己天天看,不会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吧?所以根本不能理解男主的结局. 最后的最后,警方在公益组织和记者朋友的帮助下瓦解了当地一个跨国贩毒、贩卖儿童、从事未成年人色情的黑社会组织,这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思想基德从小就生活在贫民窟里面,但是十一岁的时候当地的黑帮头目屠杀了自己所在的村庄,自己的父母也在其中. 从小丧母的基德被监狱长沃顿抚养起来. 小小年纪就寄人篱下的基德,变成了一个隐忍、沉默的人,在他28岁的时候,他终于离开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地方. 他心里只有找到仇人. 成功离开的基德,为了能够获得生存的资源,只能靠打拳维生. 但是打拳的工资着实不够养活自己. 只能靠着打多分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无意之中,基德发现了自己打工的国王俱乐部老板坤尼和当年的仇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他想通过坤尼找到仇人的蛛丝马迹. 幸运的是他后来又认识了愿意帮助自己的西塔. 两个人做了缜密的计划,寻找到了仇人的所在. 已经有了许多生活阅历的基德明白,靠自己一己之力是无法真正为父母和那些无辜的人报仇的. 于是基德最后联合正义的警察,消灭了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