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各门学科都有重要收获和进步,物理学方面有张宗燧关于理论物理的开创性研究,王普对核物理中热中子的出色探索;数学方面,陈省身在微分几何上取得突出成绩,华罗庚在华林问题和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上有举世瞩目的进展。化学方面则出现了“黄鸣龙还原法”和侯德榜震惊化工界的联合制碱新理论等。从1941年开始,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开始评选杰出的科学成果,并予以奖励。到抗战结束时为止,共举办了5届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获奖者达114人之多,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获奖成果基本上反映了战时大后方科技工作的最高水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由于政府初步实行了新民主主义的科技政策,自然科学的研究事业也得到了初步开展。几百名科学家、工程师及医生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奔赴延安,在用自己的科技为军民服务的同时,也发展着科技。1938年5月,自然科学研究院于延安成立,李富春任院长。两年后,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也宣告创立,吴玉章任会长,其他如国防科学社,边区国医研究会等也纷纷建立起来。为配合边区军事斗争和经济建设,他们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资源考察与研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