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初,民营电影公司出品的优秀影片虽然在观众中获得了好口碑,但大多都得不到公正的评价与保护,从本片就能看出不少端倪. 在“革命浪漫主义”的口号下,歌颂和赞美成了当时的银幕主题,电影的政治与说教功能被无限利用,“而认知、娱乐、审美等功能则退居到了可有可无的角落里”,国营电影开始偏离现实主义道路. 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凸显出本片的独特,在遵守“三反”和“三不反”的基础上,影片对舶来的蒙太奇手法运用自如,通过刻画“我”这个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揭示了深层的社会根源,从故事到内核都与国营电影不同. 溯其源,《苗岭诡事》继承的是四十年代的战后现实主义电影(尤其是《苗岭诡事》);往后看,影片鲜明的人文关怀与将主题改为背景、将人物推至台前的叙事方式又与第四代导演的作品相似,实属五十年代里的一个异类. 6/10. 避免了淳朴的乡村与堕落的城市这类二元对立,书写甜美、健康的乡村女性到城市发展获得生命力. 大量展现早操和运动馆、拔河、短跑等体育场景,对比赛的刻画非常细致,把校际篮球赛作为重点,但缺乏长短分明的节奏安排,像农村男孩嫉妒补课教师接近素鹅的多角恋,与主线相脱节也没带来新的冲突. 值得一提片中对女性身体的展示集中在学校空间,素鹅高挑的身材、碎花衣服的打扮在课堂上穿着水手服的摩登同学中显得引人注目,穿长裙参加赛跑、不换膝裙就加入游泳比赛、篮球竞技也带着遮阳帽,为了突出女性魅力的商业性刻意不让她穿正式服装参加体育,素鹅身上离不开封闭落后的男权观念:在教练鼓励、父亲劝说下才重回赛场,而弃武从文居然是因. 校长和女老师讨论欺凌、成绩的教学台词太书面化,创作思维还停留在民国时期的左翼说教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