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用了几年时间,完成了这个过程。
20 世纪90 年代,王立福的机会来了。
但在当时,还不能称其为“机会”。这时,张家房子村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村里唯一的一个金属制品厂开始向全村的人发包。这是个已经长期停产的“僵尸企业”,现有资产一部分已经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只剩下几间已经烂得露了天的厂房和一堆破旧的设备, 银行贷款和群众的欠债加起来高达80 多万元,这在当时,已经是天文数字。一个已烂成这样的企业,当然没有任何人愿意接手。村里人都议论,这种企业,谁承包了还不光是吃亏,简直就是自找倒霉,除非脑子进水,要不就是脑袋让驴给踢了。也就在这时,已经在外面摔打了几年的王立福站出来说话了。他说,他要接手这个烂摊子。当然,他接手的还不光是这个企业。此时,这个叫张家房子的村庄也已是市级贫困村,一个人口不足300 人的村庄,人均收入还不足1000 元。村干部一直是大家“轮流坐庄”,可到最后,谁也不愿再当这个穷家了。就这样,王立福在接下这个烂企业的同时, 也接过了村党支部书记这副沉重的担子。
从此,他一肩双挑,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
在今天,凡是接触过王立福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这是个做事不光认真, 也很投入的人。其实他从年轻时就一直是这种性格。当时,既然已接了这样两副沉重得难以想象的担子,他也就豁出去了。人到该拼的时候就得拼,况且这一辈子,真正要使出真劲拼的,也不会有几次。他每天吃住都在厂里,带着大家研究技术,出去跑市场。王立福至今还保持着一个习惯,他的家就在集团对面,只有一路之隔,来去不过几分钟,但每天仍然住在集团的办公室,只在吃饭的时候,才利用这个时间回一下家。回去,也只是为了看一下老母亲,在家里陪母亲吃完了饭立刻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