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黑丁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炭窑》,反映了抗战期间解放区军民及国统区的广阔生活场面。还有小说《农村的故事》《母子》,论文集《作家·阶级·时代》等。在“九一八”以后,于黑丁和其他从东北流亡入关的东北作家一道活跃于关内文坛,用作品反映东北沦亡,被人们视作“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他的小说《九月的沈阳》,描写了“九一八”后的沈阳实景,真实泼辣,在当时即有较大影响。
于毅夫(1903—1982)
于毅夫原名于成泽,字毅夫,黑龙江肇东人。
于毅夫是我党的一位老战士、优秀的统一战线工作者,同时也是东北新文学最早的开拓者之一。“九一八”后,他主要从事东北救亡的宣传工作和东北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创作不多,以致很多人对他不甚了解。
一九二〇年,于毅夫考进北京高等补习学校,一九二一年考入同济大学机械科,因阅读进步书籍与守旧的教员发生冲突,半年后即被开除。一九二二年夏入北京平民大学,结识了教授许地山,在他的影响下试着练笔习作。一九二四年夏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他的处女作《雪》,发表在北平《晨报副刊》上,表现了北国特有的蛮荒和混沌的冰雪世界,表现贫苦农家的压抑悲凉的境地,出手不凡。王统照先生特意为之发表的编者按语说:“于君是黑龙江人,现在燕大读书,他对于中国极北边的生活甚为熟悉,如此篇所写的可见一斑。我们以为中国特殊地域的地方色彩,在现今的文坛上表现得很少,近来本刊上所刊登的宫天民君的惨闻及此篇,都很令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