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派到了孙淇澳,学风稍有改变,陆王学的倾向增强,虽然也有贯彻一元论的地方,但从踏着义一步也不退缩来看,他也是不辱东林派名声的学者。
活跃在明末的湛学者是冯少墟。他与东林的宪成、忠宪等人一起为匡救王学末流的弊病立下了很大的功绩。汲取东林流风的刘念台是所谓蕺山派的开山学者。他虽然是矫正王学之错误的学者,但在暗地里汲取阳明的知行合一之旨,开创了独创性的见解。他虽然从程、朱严格的居敬切入,但不久在慎独说上建立了与程、朱不同的学说的同时,逐渐认同了王学。但是他在晚年提出了自己的诚意说。这一学说是根据阳明知行合一的旨意得来的,但他批判说阳明的致良知说会陷入禅。他和宪成、忠宪、少墟等人一样,对王学末流进行了批判。他重视工夫和修行,通过这些来树立成为真正的人的证据,也就是证人。而且,他还改变了从生成论上阐述人的存在的宋周濂溪的说法,从存在论上论述了人。这可以说是明末儒学的特色。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是明末的风潮,这从明末文学中提倡性灵说也可以窥见一斑。念台很好地吸取了东林的道义精神,只是在东林这里,有变得过激的倾向。这样一来,他们所提倡的清议之论反而会陷入申韩的刻薄之中,与朱子学的精神背道而驰。念台看穿了东林包藏的这一弊端,很早就预见了这一弊病的产生。念台继承了东林严肃的道义精神,其学却没有这种弊端。这也许是因为他将朱子学的道义精神活用到了王学的诚意之中。